你是怎样学习英语的?相信我们的许多大朋友都是跟着李雷和韩梅梅的“How are you?” 背单词、学对话、默写文章段落……这些熟悉的学习时光是不是都仍在你遥远的回忆中?
在南通惠立幼儿园,孩子们发展语言可以是一个有意思的旅程。沉浸式双语环境帮助孩子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自然感知、发展中英两种语言。同时,独特的双语合作教学的魅力在于为学习者创造了语言使用的真实情境,让语言在沟通表达中被真正地认知。同时,这也让孩子们认识到借助语言是进行情绪表达、信息交流、满足需求的方式之一。这个过程也是发展语言的乐趣。
本周我们邀请了2位惠立幼儿园的老师,Judy和Kathryn老师,来听听她们对于幼儿园沉浸式双语教学的分享。
沉浸式的双语环境是什么样的?
我们为孩子构建的是一个舒适、自信、自然的双语环境,孩子们浸润在开放的环境中会更愿意敞开心门去发现第二语言的魅力,从而促进双语交流。最直观的,幼儿园中凡是孩子看到的、触碰到的、感受到的都会有双语呈现,例如环境中的学习故事、孩子创作的呈现以及双语的标识符号。在互动的过程中,孩子们会自由选择自己表达时想使用的语言,而老师作为探索的共同体,则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运用两种不同的语言,从而支持近一步地深入学习。
双语环境的巧妙设计
教师团队会根据孩子的发展进程适时地创设相关的启发性情境来引导孩子们进行语言沟通。例如我们在讨论中国春节时会延伸至对西方圣诞节的思考。Judy老师会使用中文讨论中国传统习俗,而Kathryn老师则趁此契机融入英文,特别是嵌入关键的英文词汇和语句与孩子们分享。
中外方老师的合作
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中外方老师的合作关系是一个融合的关系。她们使用的两种语言并不是割裂的,而是以一种自然的对话方式出现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中方老师的价值不应该只是英文的翻译功能。她是能够启发、推动孩子进入深层次的问题讨论的重要语言桥梁,同时也是帮助孩子们走向自信舒适地双语沟通的重要支持。
面对的挑战
对于之前没有接触过双语环境的孩子,刚刚入园的时期总会面临一些挑战。其实不只是孩子,成人亦是如此,在初入一个陌生的语言环境时,随之而来的还有害羞、胆怯、不安、沮丧……老师们会通过观察、分析孩子们不同的情绪来源进行个别化的策略设计与支持。
例如一个孩子刚刚入园,他会感到胆怯,不愿意加入集体去玩耍,老师不会立即催促他,而是尊重他的选择:“孩子,如果你不想坐进来没关系。我们拿把小椅子。我们坐在旁边一起观看。”待他准备好了,就会自然而然地加入进来。
亦或者是那些愿意与教师沟通,但由于对语言不自信而紧张的孩子,在互动过程中很多时候会使用“不”。老师会自然引导: “你能帮我递一张纸吗?”或者用英文说:“你能帮我递一个工具过来吗?” 当孩子成功完成这些小事,他就能意识到:“其实我说的语言你听得懂。” 或是 “原来你做的事情我也会做呀!” 如此,他们就慢慢地建立自信,也更愿意加入团队。
怎样帮助孩子建立语言自信?
在南通惠立幼儿园,老师们支持孩子们发展双语能力的方式和策略有很多,幸福感和参与度的评估量表就是其中之一。老师们会对不同孩子的幸福感和参与度两个维度的状态进行综合衡量,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情绪等发展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个别化支持计划。当老师观察到孩子的参与度水平较低时,便会尝试分析可能的原因:是本来孩子今天的情绪并不高涨?还是他听不懂老师的话感到沮丧?是否需要其他的帮助?通过科学的量表辅助,老师们持续支持孩子的幸福感和参与度发展水平,并保护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从而进行语言的深度学习。
另外紧密的家园沟通也是帮助孩子发展双语能力的一大助力。通过与家长持续高效地沟通,老师们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共同采取对应的教育策略,为孩子在不同的生活语境中提供长续的支持。
怎样帮助孩子进行更顺畅地语言切换?
在日常学习中,我们并不一开始就要求孩子们能做到面对中方老师使用中文,面对外方老师使用英文。让孩子采取自己觉得舒适的沟通方式是建立对新语言环境安全感的重要步骤:肢体语言、一些“关键词”都是孩子在多语言沟通环境中的方式。待到孩子们语言储备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能在中外方老师双语对话模式的示范和鼓励下更自信地投入其中。
当然,丰富的面部表情、灵活的肢体动作等也是老师们常用的帮助加深孩子们对相关英语词汇的认识与理解的方式。
语言能力不是通过背诵、重复单词卡生硬地习得的,是需要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用”出来的。那如何构建一个沉浸式的双语环境就很关键了。通过这种环境的浸润,我们希望保护孩子对语言的兴趣的同时,也支持孩子们在有意义的多语境中自然有效地发展双语能力。同时孩子们也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理解多元文化、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产生初步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