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才子苏洵,27岁还游荡不思学,直到有一次他见人中了状元披红挂彩,骑马游街,于是思及”他能如此,我为何不能?”。他从此发奋学习,成为一代文豪。这一积极的自我暗示不但改变了苏洵的人生道路,还让他教育出了苏轼、苏辙这两位大才子,缔造了一门三杰的文豪世家。由此可见,自我激励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
人的行为受动机所指引。激励是促进动机不断发展和持续保持的要素之一。外部激励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只有由内及外的自我激励才能持续地支持我们,形成不断学习和发展的内驱力。从小开始培养幼儿的自我激励机制对他们日后的学习、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幼儿时期如果能建立起强大自我驱动力,将会促使幼儿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并在未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所长追寻自己的目标。
善于自我激励的孩子无论在学习还是创造过程中,通常都会展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提高学习效率带来良好学习成果的巨大成就感又会进一步增加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这种不断自我激励带来的良性循环无疑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大的助力。
那么在惠立幼儿园,我们是如何帮助幼儿养成自我激励的习惯呢?
积极的探究氛围
惠立幼儿园致力于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我们为孩子提供充裕的机会,让他们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一种鼓励的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去学习、去成长,去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
在惠立幼儿园我们实行双主任制,每个班级配有一名中方教师和一名外方教师,双人默契合作的教学模式将为幼儿们提供更为优质的双语教育。每天我们都会有至少一次双语地毯活动,时间为15-30分钟不等。有的班级是孩子们围成圆圈和老师一起围坐在地毯上,有的孩子在地毯上排排坐,老师一起坐在前面与孩子互动。在活动中,中外方两位老师分别用自己的母语来表述(但不做翻译)、提出问题、和孩子们谈论一些和主题相关的话题,又或者是和班级里发生的事情有关的内容。我们的中方老师本身就是双语交流的榜样,他们与外方老师自如的英文沟通,用自己的行为让孩子们看到如何进行中英双语的无缝切换。老师们还会鼓励孩子大胆的用英语来表达,从字母到简单的单词,再到连成句子,对每一个小成就给予表扬和奖励,他们一步一步引导孩子们从不熟悉英语到将两种语言自然地融入并运用在整个过程中,帮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进而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充足的自信又将进一步激励孩子们更勇敢地尝试用双语思考问题和表达自我。
内在驱动的兴趣化教学
在幼儿园的一天中,老师会持续细致地观察孩子们的兴趣点。这样的观察,可能发生在他们看书、运动的时候,也可能在吃点心的时候,由此老师们再设计成主题活动进行知识的延伸与拓宽,去拓展和丰富孩子的学习体验。老师们珍视每一朵思维火花的迸发,鼓励孩子们不断地思考、尝试、表达,孩子们会感到被重视和被认可,因为他们的兴趣得到了老师的支持和生动的反馈。
对幼儿来说,所有的事情都是从不会到会的。老师们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学习中积极引导孩子们去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每当孩子们完成,老师们就会及时地给予正向肯定。能独立自主地完成一件事,并且收到外界肯定,孩子们会产生一种“我长大了”的成就感,自信心不断增强,从而进一步鼓励孩子去探索和发现世界、尝试新事物。
家园结合,正反馈的校外延续
缺少自信心的孩子,很多时候是因为害怕失败。其实在这种心理背后,往往是孩子可能尝试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没有得到来自成人的反馈,或者更糟的是,他们得到了负面反馈,比如被批评、被指责等。没有反馈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也许“没有做对”,而负面反馈则是“我做错了”,这对孩子去探索和发现世界、尝试新事物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家园结合的着重点在于使孩子在园内的积极氛围回到家也得以延续。爸爸妈妈们也能像幼儿园的老师一样,对于孩子的学习成长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帮助孩子树立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的自信心,遇事想着“我可以,我能行”。
求学生涯路漫漫,而未来的人生道路更是充满挑战,需要孩子们上下求索。拥有良好的自我激励是追求“成就”的动机,是支撑孩子们持续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动力。惠立幼儿园将从幼儿阶段引导孩子建立自我激励的习惯,激发孩子提高内驱力,帮助他们当好自己的“啦啦队”。